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拓展跨境电商出口的意见 。该意见明确指导地方要强化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力度,并鼓励高校开设“跨境电商+小语种”的相关课程,旨在为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在新兴市场的拓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作为国内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先行者,浙江外国语学院自2015年便成立了全国首家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学院,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多语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服务浙江对外开放智囊高地与一体的示范基地。
自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以来,浙江外国语学院便不断探索与创新。2016年,学校开设跨境电商“3+1”创新实验班并招生;2019年跨境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获批,成为全国首批获教育部批准设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七所院校之一;2024年6月,学校首届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正式毕业,为社会输送了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能娴熟使用外语和数智技术的跨境电商人才。
九年来,浙江外国语学院构建了多元化立体式的多语种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2022年,在全国电子商务发展与跨境电商教育论坛上,学校率先发布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标准,并出版了系列核心课程教材。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校内外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空间,2022—2024年,先后与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浙江省商务厅共建合作,在浦江县挂牌浙江外国语学院跨境电商浦江研究院,在西湖区留下街道合作设立了浙外小和山科学城跨境电商产业园,形成“校内校外融通、城乡产学联动”的新机制。2023年,在浙江省商务厅的支持指导下,在全球数字贸易大会上发起创建“丝路电商产教融合国际共同体”。学校入选浙江省第三批跨境电商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浙江省十四五校外跨境电商教育实践基地,获批省级多语种跨境电商重点现代产业学院,被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授予2022年度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育杰出贡献奖。通过培育全国“创新、创意、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跨境电商直播赛竞赛团队、承办浦江县阿里巴巴实战赛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字贸易综合技能大赛跨境直播赛道全国总决赛等举措,聚焦解决丝路国家县域跨境电商一企一策的现实问题,为学生铺设了一条通往国际舞台的宽广道路。

一、全面布局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彰显跨境电商+小语种融合特色
学校以“产教、科教、科创”三融合培养体系为核心,以“立足浙江,服务长三角,深入实施开放强省战略“为愿景,以“打造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使命,全面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外语名校“的建设要求,开启了以培养跨境电商高端应用型人才为抓手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为特色的外语名校建设新征程。
为满足企业行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学校精心设计了多元化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包括 “一年制(“3+1”实验班)、两年制(2+2留学生班、及专升本)、微专业(跨境电商直播微专业)、四年制(跨境电子商务本科班)”等多种模式。其中跨境电商“3+1”实验班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含14种小语种专业大三学生,通过面试选拔,集中一年学习跨境电商专业理论知识、进入企业轮岗实践。”两年制“培养模式针对留学生和专升本学生,重点强化跨境电商理论、实践和语言等方面的培养。”微专业“针对不同语种专业提供8到10门课约15到20学分的跨境电商直播专业课。跨境电子商务四年制本科专业指的是2019年学校作为首批获批新建专业。跨境电商“3+1”实验班采用企业和学校的双导师培养模式,打通了人才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最后一公里;“两年制”培养模式在“产教、科教、科创”三融合培养体系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紧跟数智化接轨前沿应用领域,提高专业产业匹配度,快速开发人才潜力;”微专业“模式重点打造”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满足《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要求;跨境电子商务四年制本科培养系统掌握跨境电子商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通晓国际规则,熟悉中国国情,具有数智素养的高端应用型跨境电商人才。
二、融通中外,成立丝路电商产教融合国际共同体
2023年9月,在浙江省商务厅、教育厅、杭州综试区指导下,学校联合丝路伙伴国等国内高校、行业组织、电商企业,与第二届全国数字贸易博览会期间发起成立”丝路电商产教融合国际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签署共建”中拉产业园丝路学院“。 2024年8月,共同体第二次论坛在阿根廷拉斐拉国立大学举行,论坛围绕“丝绸电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展趋势,数字贸易标准、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巴西利亚大学开展”中国周“活动,与美国密苏里南方州立大学开展中美青年国际交流项目。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在国际青年交流、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积极搭建平台,通过举办论坛对话、主题交流、文化展演、文化体验等结合跨境电商系列活动,有效推动了国际交流,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为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提供人才支撑,浙江外国语学院积极探索跨境电商+小语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教师多次受邀参加“中国互联网大会、中国-中东欧青年创新创业论坛、中捷协调推动‘一带一路’合作规划会议、‘一带一路’数字贸易人才教育大会、亚洲商务会议、全球跨境电商峰会”等重要会议,并介绍学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经验及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国外一些高校也来我校学习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经验。秘鲁应用科技大学师生代表团、阿根廷拉斐拉国立大学校长一行、墨西哥齐瓦瓦大学校长一行、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拉希德政府学院代表团一行、古巴高校代表团一行、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校长一行向后访问浙外跨境电子商务学院。2024年9月,学院还举办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全球发展倡议下‘数字经济治理’研修班”在杭高校实地考察与文化交流活动。
三、深耕地方实践,助力县域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浙江外国语学院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己任,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开展跨境电商地方化实践。 2022年,学校与浦江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了浙江外国语学院跨境电商浦江研究院,成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浙江省商务厅与浙外三方共建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落地县域的第一个研究院。学校把研究院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深入推进,聚焦研究院“一标三地”战略目标,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赋能县域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2023年,学校与浦江县委组织部联合主办阿里巴巴国际站实战赛,并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助推县域跨境电商发展。同年,学院先后走访了景宁、泰顺两地,调研了当地企业,整合企业文化资源、挖掘企业品牌定位、瞄准产业市场方向,提出了“因地制宜+打造品牌ip”“产业带动+宣传引领”“数字赋能+直播电商”等校地合作方案,并参加溯源新思想·“推进山区县共同富裕的泰顺实践”理论研讨会,梳理了浙外近几年来泰顺县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为传统产业升级、农村数字电商、绿色生态经济、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帮助。

学校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赋能地方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2023年6月,学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子共同组建了“数智蜀农”联合实践队伍,奔赴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浙外学子发挥跨境电商专业优势和直播实战经验,围绕北川农特产品等开展电商直播现状大调研,开展“智慧助农”电商直播专题培训,跨越千里送上电商直播助农宝典,助力川货出川“出海”,赋能乡村振兴。2023年8月,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浦江研究院的带领下,与浦江贝媤得水晶有限公司进行对接,从“运营+直播+推广”三个维度,为县域企业跨境电商直播提供日常运营和营销服务等方面服务工作,在实践团队的努力下,公司的国际站店铺曝光数量翻了好几倍,累计成交订单近30万人民币。后续,团队还持续推动“线上+线下”营销、开展跨境直播、多平台运营等板块落地,促进公司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四、提供多渠道支撑,助力毕业生就业创业双突破
学校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就业创业生态环境。通过开设“创客空间”,设立格子铺、工位和独立办公室三种类型的创业办公形式,以提高创业空间的使用效率。与留下街道、西湖蒋村街道、运河跨境电商园区达成合作,签署创业孵化合作协议,挂牌浙外小和山跨境电商产业园,突破校内不能创业注册公司的局限,积极开拓校外创业空间和注册地址,解决学生创业实际问题,已孵化培育的创新创业项目达百余个。学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无偿资助资金,定期举办创业沙龙、讲座,邀请业界精英分享经验,举办创业训练营和学科竞赛讲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此外,学院还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创业支持,拓宽学生的就业及创业渠道。围绕跨境电商全流程,创业领域涵盖跨境电商运营、跨境电商服务、物流、文创、品牌、摄影、短视频、产品设计、跨境直播、MCN等多种业务,每年培训学生200余人次,孵化创业团队20多支,平均招聘实习就业学生每学期100余人。
通过举办跨境电商专场实习就业双选会、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推荐等方式,学校实现了人才与岗位的高效对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效率和满意度。 特别是跨境电商“3+1”实验班的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90%的毕业生进入跨境电商及进出口单位,涌现一批能独立负责海外运营并为企业创造月营业额数百万业绩的跨境电商弄潮儿;另有10%的优秀学生自主创业,其中10余名同学已实现年产值千万以上,2018届毕业生李大磊创建的公司年营业额已超1亿,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已成为跨境电商行业的一张金名片。 2024年,学校首个跨境电商专业本科毕业班,在毕业前就业率已达100%,成为全校首个就业率达100%的班级,为本专业树立了后续人才培养良好的就业典范。
未来,学院将紧扣浙江省数字化社会需求及学校新办学定位,以教学评估审核为抓手,以“丝路电商产教融合国际共同体”和“跨境电商浦江研究院”为平台,完善“一校一策”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加强与北京大学的学科合作,继续聚焦“数字经济与产业数字化”“数字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加快跨境电商+多语种人才培养步伐,奋力谱写浙外特色的育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