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评估巡礼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巡礼】艺术学院:依仁游艺、传承探新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03

依仁游艺传承探新——艺术学院审核评估巡礼

一、学院概况

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前身为成立1990年的艺术教育教研室,历经多次更名和重组,于2010年成为现名。

学院设有音乐、美术、艺术与科技系,以及公共艺术、艺术实践部门和实验室中心,拥有6个研究所。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强调艺术教育和非遗文化传承,通过多种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素养,形成“立足本土、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

72287

图一 艺术学院外景

、党的领导

在党委领导下,艺术学院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美育建设为关键,围绕“家国情怀 国际视野”的培养特色,推动事业发展。

1、党建中的艺术力量

通过多样化艺术形式展现党的理论和精神,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增强党建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师生爱国和社会责任感,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64D46

图二学院党委书记主持“以美育人,以曲化人”主题党课

3E175

图三艺术学院美育教育活动走进岳庙

2、课程中的艺术思政

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艺术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引导学生在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体验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和革命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3B990

图四学院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中小学美术教学探究”讲座

、质量保障

学院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通过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机制,确保教学科学规范,全面控制教学过程,确保本科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1、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教学保障机制

学院制定了《艺术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目标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学管理条例》等补充管理办法,规范教学行为,完善质量监控,为各专业教学提供保障。依据教学设计的“五要素”,有序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和分析,构建了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建立标准体系,夯实教学质量机制

学院以成果为导向,遵循人才培养规划,优化质量标准体系。通过基层教学组织分配任务及管理保障。对教学关键环节,如课堂、考试、课程评价、毕业论文(设计)和实习实践等,制定详尽规范,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3、认证标杆指引,切实做到对标对表

学院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文化修养的人才。以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为标准,利用师范专业第二级认证机会,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全面推进“五育融通”和“三全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F5BC

图五音乐学、美术学师范专业认证

、教育教学

1、做好顶层设计

党对艺术教育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障,学院将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融入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统一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学术自由与规范,引导教师德教示范,围绕“为谁育人、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进行顶层设计。

9F37


图六艺术学院人才培养路径图

2、加强课程建设

艺术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包含“通识教育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学科专业实践课程”,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支撑毕业要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表一近五年的课程及教学平台建设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负责人

省级一流课程

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

陈晶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

陈晶

省级一流课程

钢琴即兴伴奏

余小信

省级一流课程

音乐学科教学论

苏燕

省级一流课程

绘眼行记社会实践

陈海平

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文化

陈晶

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钢琴即兴伴奏

余小信

浙江省级精品在线课程

钢琴即兴伴奏

余小信

浙江外国语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基础钢琴

万欣

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

陈晶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音乐认知的脑区功能与神经传递

苏燕

超星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金蕾

超星

音声相和—— 中国音乐之美

贺颖

超星

音乐学科教学论

苏燕


表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AF8E




3、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包括76名教职工,64名专任教师中有5名正高和22名副高职称教师,以及19名博士。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2.2%。学院还有2名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名硕士生导师,以及10余名客座教授。学院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653E4

65839

图七学院教师部分获奖证书

五、人才培养成效

学院结合艺术与科技创新,积极改进课程和评价体系,优化教学环境和师资,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高质量毕业

学院本科学生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连续五年稳步上升,初次学位授予率超过97%。近五年,148名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深造。

2、高质量获奖

近五年,学院在众多全国及省级竞赛中屡获佳绩,包括广告艺术、创新创业、师范生技能、广告创意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节、多媒体作品设计、摄影、会展策划创意、乡村振兴等竞赛,共赢得一等奖22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27项、优秀奖8项。学生还发表了24篇论文。

The New合唱团赢得勃拉姆斯国际冬季合唱节金奖,而“绘眼行记”团队荣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年度旗舰奖。

99735

图八学生参加竞赛部分获奖证书

10256

图九“绘眼行记”团队获得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论证项目年度旗舰奖


2DDE4

图十The New合唱团获勃拉姆斯国际冬季合唱节金奖

3、高质量就业

31年来,学院培养了5000多名毕业生。他们成为管理、专家、教育中坚和学科带头人,或在社会艺术培训行业成为标杆,为母校赢得荣誉。


DA65A

图十一部分优秀毕业生介绍

六、特色及创新做法(这肯定是举措,不能放在成效后面)

学院以培养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为目标,注重浙派文化传承,通过党建和文化活动,以及三室协同机制,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培养,形成其独特的办学特色。

1、“三室协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实验室的实验操作、工作室的项目实践以及教室的理论学习,实现知识的综合应用,增强实践与创新能力,有助于培育其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2、“知识+素养+非遗技艺”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和传承意识

鼓励非遗传承人参与教学,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采用项目式和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非遗技艺,提升互动性和实践性。同时,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设计和生活,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七、持续改进

学院将加强教学管理,结合审核评估要求,查找并改进问题和不足,逐步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学院将规划师资队伍,提升教师学术影响力和专业素养,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代同步,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

2.教学成果建设方面

学院致力于建设一流专业,推进高水平教学成果,加强教学改革。目标是显著提升品牌课程、规划教材编撰及创新创业成果。

3.国际艺术交流方面

学院将深化国际化工作,加强与国际艺术学府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国际艺术交流,提升跨文化能力。积极引进国际教学理念和资源,为学生提供国际学习平台。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学生国际化素养,培养具有竞争力的艺术创新人才。

4.社会文化服务方面

学院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拓展社会服务共同打造产学研创新平台,促进科研和教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有效服务浙江,助力本土文化繁荣。


Copyright © 2009-2025 浙江外国语学院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9318号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