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仁游艺、传承探新——艺术学院审核评估巡礼
一、学院概况
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90年的艺术教育教研室,历经多次更名和重组,于2010年成为现名。
学院设有音乐、美术、艺术与科技系,以及公共艺术、艺术实践部门和实验室中心,拥有6个研究所。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强调艺术教育和非遗文化传承,通过多种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素养,形成“立足本土、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

图一 艺术学院外景
二、党的领导
在党委领导下,艺术学院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美育建设为关键,围绕“家国情怀 国际视野”的培养特色,推动事业发展。
1、党建中的艺术力量
通过多样化艺术形式展现党的理论和精神,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增强党建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师生爱国和社会责任感,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图二学院党委书记主持“以美育人,以曲化人”主题党课

图三艺术学院美育教育活动走进岳庙
2、课程中的艺术思政
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艺术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引导学生在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体验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和革命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图四学院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中小学美术教学探究”讲座
三、质量保障
学院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通过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机制,确保教学科学规范,全面控制教学过程,确保本科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1、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教学保障机制
学院制定了《艺术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目标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学管理条例》等补充管理办法,规范教学行为,完善质量监控,为各专业教学提供保障。依据教学设计的“五要素”,有序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和分析,构建了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建立标准体系,夯实教学质量机制 
学院以成果为导向,遵循人才培养规划,优化质量标准体系。通过基层教学组织分配任务及管理保障。对教学关键环节,如课堂、考试、课程评价、毕业论文(设计)和实习实践等,制定详尽规范,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3、认证标杆指引,切实做到对标对表
学院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文化修养的人才。以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为标准,利用师范专业第二级认证机会,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全面推进“五育融通”和“三全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图五音乐学、美术学师范专业认证
四、教育教学
1、做好顶层设计
党对艺术教育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障,学院将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融入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统一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学术自由与规范,引导教师德教示范,围绕“为谁育人、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进行顶层设计。

图六艺术学院人才培养路径图
2、加强课程建设
艺术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包含“通识教育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学科专业实践课程”,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支撑毕业要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表一近五年的课程及教学平台建设
 
  
   |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 省级一流课程 | 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 | 陈晶 | 
  
   |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 《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 | 陈晶 | 
  
   | 省级一流课程 | 钢琴即兴伴奏 | 余小信 | 
  
   | 省级一流课程 | 音乐学科教学论 | 苏燕 | 
  
   | 省级一流课程 | 绘眼行记社会实践 | 陈海平 | 
  
   | 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 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文化 | 陈晶 | 
  
   | 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 钢琴即兴伴奏 | 余小信 | 
  
   | 浙江省级精品在线课程 | 钢琴即兴伴奏 | 余小信 | 
  
   | 浙江外国语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基础钢琴 | 万欣 | 
  
   | 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 | 陈晶 | 
  
   |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 音乐认知的脑区功能与神经传递  | 苏燕 | 
  
   | 超星 |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 金蕾 | 
  
   | 超星 | 音声相和—— 中国音乐之美 | 贺颖 | 
  
   | 超星 | 音乐学科教学论 | 苏燕 | 
 
表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3、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包括76名教职工,64名专任教师中有5名正高和22名副高职称教师,以及19名博士。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2.2%。学院还有2名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名硕士生导师,以及10余名客座教授。学院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图七学院教师部分获奖证书
五、人才培养成效
学院结合艺术与科技创新,积极改进课程和评价体系,优化教学环境和师资,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高质量毕业
学院本科学生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连续五年稳步上升,初次学位授予率超过97%。近五年,148名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深造。
2、高质量获奖
近五年,学院在众多全国及省级竞赛中屡获佳绩,包括广告艺术、创新创业、师范生技能、广告创意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节、多媒体作品设计、摄影、会展策划创意、乡村振兴等竞赛,共赢得一等奖22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27项、优秀奖8项。学生还发表了24篇论文。
The New合唱团赢得勃拉姆斯国际冬季合唱节金奖,而“绘眼行记”团队荣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年度旗舰奖。

图八学生参加竞赛部分获奖证书

图九“绘眼行记”团队获得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论证项目年度旗舰奖

图十The New合唱团获勃拉姆斯国际冬季合唱节金奖
 
3、高质量就业
31年来,学院培养了5000多名毕业生。他们成为管理、专家、教育中坚和学科带头人,或在社会艺术培训行业成为标杆,为母校赢得荣誉。

图十一部分优秀毕业生介绍
 
 
六、特色及创新做法(这肯定是举措,不能放在成效后面)
学院以培养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为目标,注重浙派文化传承,通过党建和文化活动,以及三室协同机制,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培养,形成其独特的办学特色。
1、“三室协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实验室的实验操作、工作室的项目实践以及教室的理论学习,实现知识的综合应用,增强实践与创新能力,有助于培育其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2、“知识+素养+非遗技艺”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和传承意识
鼓励非遗传承人参与教学,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采用项目式和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非遗技艺,提升互动性和实践性。同时,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设计和生活,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七、持续改进
学院将加强教学管理,结合审核评估要求,查找并改进问题和不足,逐步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学院将规划师资队伍,提升教师学术影响力和专业素养,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代同步,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
2.教学成果建设方面 
学院致力于建设一流专业,推进高水平教学成果,加强教学改革。目标是显著提升品牌课程、规划教材编撰及创新创业成果。
3.国际艺术交流方面 
学院将深化国际化工作,加强与国际艺术学府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国际艺术交流,提升跨文化能力。积极引进国际教学理念和资源,为学生提供国际学习平台。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学生国际化素养,培养具有竞争力的艺术创新人才。
4.社会文化服务方面 
学院将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拓展社会服务共同打造产学研创新平台,促进科研和教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有效服务浙江,助力本土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