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评估巡礼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巡礼】文旅学院:博学笃行,无远弗届,培养国际化文旅英才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14 浏览次数:

浙江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学院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原浙江教育学院地理学科,后几经设置调整,于20217月正式成立。学院设有旅游管理、旅游管理(全英教学)、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本科专业,其中,旅游管理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90%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部级人才2人;浙江省本科高等教育旅游管理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委员各1人。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团队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

党建引领,筑牢育人根基

学院始终坚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促进人才培养。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对标“一融双高”“四个融合”建设要求,打造“红色文旅”党建品牌,着力构建“党建与中心工作整体融合、校园课堂与田野大课堂深度融入、文旅高校智力与基层治理全面融汇”的工作格局,获评校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1人获得省“五一”劳动巾帼标兵称号,1人获得省级“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多位教师获得浙江省思政微课一等奖、杭州亚运会优秀志愿者、校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三育人”先进个人、“我最喜爱的教师”“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等称号,学生团支部获省高校优秀团支部等荣誉。

学院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推动铸魂育人工作,以“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全球旅游业道德守则、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统筹,构建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体系,春风化雨地让学生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及其对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尊重、保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为保护与发展全球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

打造红色文旅党建品牌

积极开展青年学习交流主题活动


学科赋能,打造一流专业

学院紧密围绕国家与区域文旅产业发展需求,依托旅游管理“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十三五”省级一流学科(旅游类浙江唯一),赋能专业建设,持续深化专业内涵,构建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体系。旅游管理专业通过“专业+数字化+小语种(辅修)”的培养模式,强化学生专业思维与数字营销能力、数字文旅新媒体传播能力、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数字时代文旅行业的发展,实现高质量就业。旅游管理(全英教学)专业通过“专业+英语”培养模式,毕业生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和发展潜力。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拥有浙江省国际会展文科实践教育基地、浙江省会展策划创意大赛秘书处和浙江省会展产教融合集团秘书处等三个重量级省级平台的“三合一”优势,构建会展人才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和“产业+竞赛”特色,通过“会展+传播+外语”的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会展专业思维与营销策划能力、专业执行与技术呈现能力、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数字时代会展新业态的工作。

经过十余年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先后获得浙江省本科院校新兴特色专业、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旅游类浙江唯一),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5年获评校友会中国六星级应用型专业(6★),迈进国内顶尖应用型专业行列。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在2021年入选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5年获评校友会中国五星级应用型专业(5★),位列国内一流应用型专业行列。2023年5月,两个专业同时通过国际认证。


多元融合,育人成效初显

在党建引领下,学院构建“行走的文旅”育人品牌,以“文旅”为脉络(产业对接、文化传承)、以“行走”为方法(创新实践)、以“融合”为灵魂(学科交叉、国际视野),探索“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建立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国际交流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推进课程资源、教学改革、行业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等立体化建设,近年来专业和教学建设成果丰硕。

1  近五年文旅学院专业和教学建设代表性成果

各类产教融合项目或实践基地协议

省级导师工作室

依托大运河国际研究中心、文化旅游服务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共建)、城市国际化研究院和国际合作科研平台,以科研反哺教学,提升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近5年,文旅学子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00余项。

2学生发表论文和创新创业代表性成果

各专业聘请行业协会、国内外知名文旅企业、智能企业等负责人或高级管理人员担任行业导师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课程直接对接企业需求,开展项目制与任务型学习。学院积极对接北大资源,举办北大“数智赋能文旅人才发展专题班”“国际传播赋能文旅人才发展专题班”,学生进入北大和北大驻全国各地的基地学习。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创立“中马青年共向未来研学营”“世界遗产青年说”等国际交流品牌,引导师生参与高规格国际事务、重大文旅项目及地方产业活动,教师团队助力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指导多个乡村成功申报“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承担省域和县域公共空间标识翻译项目,助力浙江省入境旅游跃升发展,学生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国际茶叶博览会、中非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会、寻根之旅等国际赛会活动中从事贵宾接待、随团翻译、文化交流工作。

学院立足专业特色与学生成长需求,以“七彩文旅”为统领,构建“价值引领—能力提升—就业赋能”的文化育人体系,“紫苏文旅菁英荟”“弘文·薪火研习营”“旅途清风廉洁教育”“技能银行”文化品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紫苏文旅菁英荟”被评为校园文化品牌精品项目。学院育人成果为服务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与推进教育强国目标贡献了实在成效,被《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潮新闻、凤凰新闻、浙江教育报、中国蓝新闻、马来西亚《星洲日报》《e南洋》等国内外知名媒体广泛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行走的文旅育人品牌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国际交流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

北大合作,共育数字文旅、国际传播人才

世界遗产青年说活动

中外师生参加中国杭州大学生旅游节

师生志愿者服务亚运会

近年来,学院招生、就业质量持续提升,2023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322人,2024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325人。学生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和发展潜力,2024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7.77%,2025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8.74%,就业行业覆盖面较广,涉及旅游、会展、金融、外贸、教育、时尚、政府行业管理等多个领域,或考取中国社科院大学、中国政法、南开、浙大、上外、香港理工、英国谢菲尔德、伦敦大学学院、法国雷恩高商、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国际公关和政治传播、人类学、外国语言文学、国际金融、奢侈品品牌管理等专业硕博研究生。毕业生满意度保持在97.8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98.13%以上,用人单位评价:“多语种交流能力强,实务操作技能熟练”“能够很好地满足公司拓展‘一带一路’业务需要”“善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强”“熟悉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素质能力符合浙江旅游工作特点”“吃苦耐劳,作风踏实”。


Copyright © 2009-2025 浙江外国语学院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9318号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