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评建知识 -> 评建问答 -> 正文

迎评促建|审核评估应知应会知识问答(三十)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08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教育部评估中心下发的《关于做好“十四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通知》和浙江省教育厅印发的《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文件精神与要求,我校将于2025年11月-12月接受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简称审核评估)线上评估和入校考察。

为营造“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校园文化氛围,做好评建工作,学校评建办现推出“审核评估应知应会知识问答”系列专题。介绍评估知识,解读评估政策,欢迎广大师生持续关注。



指标体系:4. 教师队伍  
 


4.1 师德师风

4.1.1 保障把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严格考核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师德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等方面的情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学校要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师〔2019〕10号)精神,把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建立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注重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不断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4.1.2 教师在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自觉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方面的情况。广大教师应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自觉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标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4.2 教学能力

B4.2.1 B2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产学研用能力。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能够很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对于学术型人才培养,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将科研融入教学,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科研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应具有产学研用能力,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4.2.2 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的措施。学校要因校制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培训,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


4.3 教学投入

4.3.1 教师投入教学、教授全员为本科生授课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情况及实施效果。学校要把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从制度上保证教师必须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应建立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制度,特别是引导教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并认真落实。指标体系设置2个必选定量指标,包括主讲本科课程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教授主讲本科课程人均学时数。

【必选】主讲本科课程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必选】教授主讲本科课程人均学时数。

4.3.2 教师特别是教授和副教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及成效。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教师教学奖励制度,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参加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指标体系设置1个必选定量指标,即:教授、副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的专业占比。

【必选】教授、副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4.4 教师发展

4.4.1 重视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培训课程,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核心培训教材,加强思政与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举措与成效。学校应重视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切实加强思政与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且举措得力、成效显著。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培训课程,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核心培训教材,广大教师要参悟透、领会准、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4.4.2 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基层教学组织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举措与成效。学校要通过设置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强化教研室等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教研室教学研究制度等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供培训、专业服务、技术支持保障,且举措得力、成效显著。学校要特别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培养培训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指标体系设置1个必选定量指标,即:设有基层教学组织的专业占比。同时,指标体系设置1个可选定量指标,即: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本校教师的比例。

【必选】设有基层教学组织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可选】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本校教师的比例。

B4.4.3  B2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产学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到业界实践、挂职和承担横向课题的政策措施。学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老教授“传帮带”作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学术型人才培养,学校要通过鼓励教师承担国家项目及行业企业实际课题,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要通过完善校企、校社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岗(工作站)机制,引导教师到业界实践、挂职和承担课题,培养教师的产学研用能力。

B4.4.4  B2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情况。学校实行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分类分层次分学科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特别重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与管理。指标体系设置1个可选定量指标,为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学校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B2【可选】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比例。

K4.4.5 教师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等情况。学校要创造良好条件,鼓励教师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研究等,提升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


Copyright © 2009-2025 浙江外国语学院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9318号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