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潮涌,和山风清;荣耀七秩,涵育群英。10月25日,秋阳明媚,浙外校园里,热烈喜庆的氛围裹着桂花香,将这跨越七秩的荣光时刻,衬得格外动人。



上午10时,学校在行健馆召开建校7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成岳冲,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省版权局局长虞汉胤,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春雷,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顾建新,金华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朴世龙,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倪震,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赵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监事长柯春晖,中宣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崔海教,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副院长刘如涛,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金林贵,浙江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陆勇,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如福,浙江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分党组副书记刘红祥,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范钧,浙江省贸促会党组成员、副会长葛咏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波,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省商务厅原副厅长张钱江,多米尼加共和国科学院院士爱多华多·克林格·佩维达,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外其他院校代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来自近40个国家的近百位海外院校校长、专家学者出席大会,共襄盛举。

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张环宙致辞,副校长、党委委员张梁主持大会。学校历届老领导、老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学校现任党政班子成员,全体中层干部、教职工代表以及学生代表,欢聚一堂,共庆学校建校70周年。
大会播放了学校宣传片《岁月如歌》。随后,大会在庄严的国歌中正式开始。现场还举行了校旗回归仪式,这面满载全球浙外人祝福的旗帜自2024年10月从学校出发,历经一年,穿过山海、越过重洋,回到了它最温暖的起点。

大会上,成岳冲宣读了省委书记王浩,省委副书记、省长刘捷对浙江外国语学院建校70周年作出的批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充分肯定了学校办学成果,希望浙外坚定走内涵式、高质量、特色化发展道路,更好服务国家和我省开放大局。

张环宙在致辞中,转达了第十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浙江省委原书记赵洪祝的来电关怀与祝贺,以及副省长卢山的批示。她回顾了学校发展历程并指出,一部浙外发展史,就是一部与国家民族同呼吸、与时代浪潮共奋进的高质量发展奋斗史。从初创时期的坚韧突围,到改制更名的跨越发展,再到外语院校的内涵升级,每一个关键抉择都紧扣“高质量”导向,每一步脚印都铭刻着浙外人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的气魄,每一次前进都源自浙外人革故鼎新、追求卓越的品质。创新、改革、开放共同构成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站在七十年的新起点,她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外语名校”的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承七秩基业、续浙外精神,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早日建成国际知名、以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为特色、以应用研究为导向的外国语大学而努力奋斗。

刘利民在致辞中指出,浙外的发展历程,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也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波澜壮阔篇章中的亮丽一页。浙外坚定走“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发展道路,为国家外交外事、经贸往来和文化传播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在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向未来,他希望,浙外做创新人才培养的示范者,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急需,成为数字化时代孕育通晓国际规则、善于跨文化沟通的卓越人才的摇篮。做深化教育开放的先行者,坚持思变求新,构筑中外知识共享和文明互鉴的高端平台。做坚定文化自信的担当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文化使者。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在服务国家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事业中,书写出更加辉煌的浙外篇章。

陈春雷在致辞中指出,浙外的办学历程,是一部与浙江大地发展紧密相连、砥砺前行的创业史。省委省政府超常规推进高等教育建设,我省高等教育正经历又一轮新的大发展。作为我省外语教育的重要力量和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浙外承载着光荣的时代重任,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希望浙外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展现新作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浙江发展重任的时代新人。在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上取得新突破,在建设“外语名校”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在助力“两个先行”上作出新贡献,着力打造高能级科研平台、输出高水平成果。在推动教育国际化上打造新标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

兄弟高校代表、北京大学副校长朴世龙在致辞中指出,北大与浙外虽远隔千里,但因共同的教育理想而结下了深厚友谊。浙江省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支持浙江外国语学院建设,既是北大响应国家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号召、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浙外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年多来,两校之间的合作走深走实、开花结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北大愿与浙外一道,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务实合作,面向未来、携手向前。

兄弟高校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贾文键在致辞中表示,北外与浙外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密切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国家对外语教育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共同的使命与责任、共同的事业与追求,必将使两校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北外愿与浙外,以及各兄弟院校一道,面向未来、并肩向前,为外语教育事业的繁荣,为教育强国建设,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海外合作院校代表、美国密苏里南方州立大学校长迪恩·范盖伦在致辞中表示,密苏里南方州立大学与浙外是理想的合作伙伴,两校合作基础扎实,这不仅源于双方共同的学术优势,更是基于彼此相通的价值理念,双方都将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期待未来两校继续携手搭建合作桥梁,为师生创造更丰富的交流体验。

张梁主持大会
在大会筹备期间,学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鼓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法国汉语教学协会等国内外兄弟院校和机构发来了近40封贺信、贺电和微博祝福。全球校友也通过视频形式,传递真挚温暖的祝福。这些跨越山海的心意,承载着深厚情谊,将成为学校未来前行路上最宝贵的动力与财富。

大会举行了世界运河学会、语言智能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揭牌仪式。

大会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学校与国家部委相关单位、相关厅局、地方政府、国内外院校及知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一系列务实的合作,为学校的新征程汇聚力量、增添活力。



大会为“卓越教育贡献奖”“三十年教育工作者荣誉奖章”“‘弘毅星光’优秀校友奖”等获奖者颁奖。一代代师生,用智慧、坚守与担当,为学校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这份荣誉既是肯定,更是激励,将鼓舞全体师生赓续使命、接续奋斗,共同书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教师代表、国家级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马晓霖教授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入校工作六年来与学校双向奔赴、彼此成就的历程,更为见证学校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取得长足进步和跨越式发展而自豪。在浙外迈向新十年、冲刺“申博建大”目标的关键阶段,他表示,将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信念,继续发光发热发声,贡献力量。

外籍教师代表、“翻译中国外籍翻译家”施若杰教授在发言中表示浙外如同家一般温暖。他肯定学校在师资支持、教学提升和国际化发展方面的成效,学生的成长更让他感到欣慰。他引用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比喻学校已迈向成熟,坚信浙外将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校。

校友代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康马县审计局副局长张湘鹤在发言中回忆了自己在学校“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的引领下,从一个迷茫的新生成长为“用心”的学习者、“靠谱”的行动者和“爱国”的奉献者的故事。她表示,在母校的四年求学经历,赋予了她“用心”“靠谱”“爱国”这三份受益终生的人生礼物,深刻塑造了她的人格底色与人生方向。

学生代表22级英语(师范)专业杭斐在发言中讲述了自己从参与亚运志愿服务到站上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舞台的成长故事。她说,身边的同学们也犹如一棵棵卓然不群的紫苏,在浙外的沃土上不断汲取养分,向阳生长。浙外青年将秉持“明德弘毅、博雅通达”的校训精神,以专业为基、语言为桥,接续奋斗,为学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离退休教职工、在校师生诗朗诵




大会尾声,师生校友同声高唱浙外校歌,大家在优美昂扬的旋律中唱响对母校的祝福。歌声如帆,承载七秩荣光,浙外正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